汕头同文学堂

地址:汕头市金平区外马路129号外马路第三小学内

时间:2019年春节2月5日至2月10日上午9:00至下午17:00开放,中午不休息

门票:免费

汕头同文学堂怎么样

汕头同文学堂旧址建立于1888年,地址在现在的外马路第三小学校内,可以说这座建筑是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留存时间最久的一座,她不仅开辟了汕头清末新式学堂新式教育的先例,也是广东省第一座新式学堂,在国共合作时期作为“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开创了东江革命的新纪元。

同文学堂建筑结构

同文学堂整个建筑为一座三进两天井的中式祠堂式建筑,主题为木结构,黑瓦,屋脊带均有潮汕特色的嵌瓷,手法多样平贴,浮雕,立贴等,颜色艳丽,在深色瓦片的衬托下异常耀眼。

汕头同文学堂怎么样

嵌瓷

据说这些是嵌瓷师傅在没有历史原图的前题下花了一个多月的成果,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正门悬挂的“同文学堂”牌匾,是同文学堂的创建者抗日英雄丘逢甲在1901年创建同文学堂时所书写,已经历经百多年的历史,两侧则是石雕文字和图案。

汕头同文学堂怎么样

同文学堂历史

据说当时同文学堂的旧址为“同庆善堂”,也并非作为学堂所用,房屋建成后一度因为经费问题而停办。同文学堂的前身也不在汕头,而是丘逢甲先生1897年在潮州创立的“同文书院”。虽然当时国内兴学救国的呼声极高,但科举制度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虽已经处在末期,但新式学堂仍然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同文书院一度停办。后来丘逢甲先生通过游历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向侨胞们募集了办学经费,于1901年将同文书院前往汕头,创办同文学堂。但同文学堂虽为新式学堂,但还是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以日文代替西文的教学。

为什么会是日文呢?这与当时的大环境不无关系。当知识分子目睹国势日衰,列强瓜分国土,焦急的想寻求一条救国之路,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他们认为应该效仿日本维新之策才能让国人走上自救的道路。当然这也与当时清政府派遣大量知识分子留学东洋,将东洋所见所闻传入国内不无关系。总之,同文学堂的创立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为重任,在整个岭东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有机会的话,建议大家一定要进到学堂里面感受一下这座百年学堂。

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

除了在潮汕乃至广东的教育史上颇有声名,同文学堂也曾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也因此成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说起来,这段历史还与周恩来息息相关,这也是学堂旧址立有周恩来半身像的原因。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东国民政府于1925年2月和10月先后组织两次东征,讨伐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11月4日东征军进入汕头市,取得东征的全面胜利。时任东征军政治部总主任的周恩来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江各属行政委员,领导惠、潮、梅三个地区的行政工作。1926年2月1日,周恩来在汕头市外马路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门口公布就职通告。

交通指引

汕头同文学堂地址

乘坐汕头11路 22路b线 42路 52路 55路公交车,在金凤坛站下车。